山河小说

山河小说>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七六章 人事(第2页)

第一一七六章 人事(第2页)

虽然他们手下的各营将领分得清谁大谁小,最终做出了跟安应昌、安益信父子同样的选择,但是上层不和公开化所造成的第一团营一度军心混乱,却也无法再等闲视之。

正是因为这一点,方氏父子带着登莱援剿先遣军两个团营的主力,奉命前往汝宁府会剿流贼的时候,干脆没带沈、柳二人同去。

而是将他们一个留在了徐州,一个留在了海州,并让跟没有什么嫌隙的本地豪强阎尔梅协助他们留守后方,主要负责处理收拢和赈济灾民的事务。

事实证明,没有沈、柳二人的参与,由忠义归明军改编而成的忠义军第一团营,在安应昌的指挥之下,依然军心安稳,依然有参与应对大战的能力。

如此一来,回到徐州后的方氏父子,直接动了将沈、柳这两尊大神请走的念头。

让杨振感到为难的,恰恰就是这个事情。

方光琛不仅建议杨振召回沈、柳二人,而且建议直接将他们送回汉城的朝人那边去,可见彼此之间嫌隙有多深。

但是杨振不能像他说的那么办。

毕竟这两个人身份特殊,而且把原来的忠义归明军一万两千多人带到中州战场上去作战,他们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就把人家给打了。

再说他们当时带去的一万两千多人,如今只剩下七千来人,还被整编为了忠义军第一团营,而他们两个人当初一个是总监军,一个是都虞候,都被淘汰出局。

最后若是两手空空、只身返回汉城,今后其他朝人将领怕是不敢再带人出朝作战了。

但是,他们既然与方氏父子不和,而且嫌隙都公开化了,那杨振也只能做出调整,先将他们召回金海镇再说了。

就算今后不直接领兵了,那也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嘛。

比如巡视清查金海镇各路屯所户籍与垦荒田亩的事情。

虽然每一船过海的移民,在登船之地与下船上岸之处都有明确记录户数与口数,协理营务处都要掌握,但是移民送达各路安置后,其户口性质与垦荒数目则是由各路协守总兵府自己掌握的。

其中,有一丁从军的人家,是军屯户,因为以地代饷,所以可免除公粮。

而那些家无一人从军的民屯户,不存在以地代饷的情况,所以要按例缴纳公粮。

而且田亩过一定限额之后,垦荒越多,需要按比例缴纳的公粮就越多。

这些事情虽然协理营务处早有定例,但如今各路管内的屯所与户籍越多了起来,有没有隐瞒不报的,有没有中饱私囊的,就不好说了。

不是杨振信不过他麾下的各路总兵,而是要趁着各路总兵还都没有多少私心杂念,也还没有坐大的时候,就要把巡视清查的制度尽快建立起来,以备将来之用。

而这种巡视清查各路屯所户籍与田亩的事情,若是交给金海镇现有的总兵或副将,哪一个都不太合适,反而交给沈、柳二人中的某一位,就比较合适了。

他们俩,不管是谁,与杨振麾下各路总兵都不是一路的,这样杨振也能更放心。

当然,在崇祯十五年的闰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上旬的这段时间里,关内中州战场围绕着汝宁府大战连连的同时,冰天雪地的辽西与辽东这边也接连生了许多事情。

被杨振派去辽西公干的李吉,在闰十一月下底的时候,陪同蓟辽督师府和锦州大帅府的交易队伍一起,趁着下辽河及其两岸沼泽地带结冰上冻的时机,同时也利用清虏议和失败的消息尚未传开的时机,浩浩荡荡进了营口城。

杨振命杨珅代替自己北上营口城,与辽西方面的两支贸易队伍,完成了早已约定好的交易。

从事先准备好的征东军右翼军西海大营海量火器储备和弹药储备之中,拨出了一批冲天炮、飞雷炮以及配套的大量弹药,还有大批飞将军、爆破筒、万人敌等等徒手投掷类和埋设类的爆炸型火器,一次性换来了八千多匹蒙古马和两万多张羊皮、兽皮等皮货。

早前,杨振与洪承撰、祖思他们定下交易的大方向后,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了张得贵来谈,而张得贵跟祖思他们谈妥的价格略微高于市价。

毕竟现在的辽东半岛又不是产马地,马匹价格较高,而海对面的登莱地区北直等地,价格虽然适中,但是零散采买以及长途运输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菲。

所以,一贯精打细算的张得贵,难得的给出了一个高于登莱地区和北直隶地区马骡市价的价格。

一匹普通的蒙古马,折抵银子三十两。

一匹上佳的蒙古马,折抵银子五十两。

一张三尺见方及以上的上好羊皮,统一折抵银子一两五钱,正好是两个飞将军手榴弹的价钱。

不足三尺见方的整张羊皮,则统一折抵银子为一两。

对于这些事情,杨振也不想较真,毕竟各种弹药、火炮通过交易送达辽西之后,最终还是要用在清虏兵马或者边外蒙古部落的身上。

辽西的军队强大一点,金海镇这边的压力也能小一点。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