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皱眉:“江义之前已经把事情压下去了,这些人恐怕不敢轻易开口。”
“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出面。”沈清欢解释道,“我记得城西有个米商叫王福生,早年被江义排挤得差点关门。
他应该很乐意看到江义吃亏。”
“王福生确实与江义有旧怨。”曹安回忆道,“他为人正直,在当地颇有声望。
若由他出面,效果或许更好。”
沈清欢点头:“你去联系王福生,说我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但不能透露我的身份。
另外,城北的绸缎铺那边,也要想办法动手脚。”
接下来几日,沈清欢的计划逐步展开。王福生接受了暗中的资助,开始寻找江义米铺的受害者。
很快,五户因食用霉米而生病的家庭站出来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与此同时,城里其他被江义打压过的小商户听闻此事,也纷纷前来寻求合作。
一位经营药材生意的老商户赵明德来到沈清欢的店铺,找到了曹安。
“听说有人在对付江义,我想提供一些帮助。”
赵明德说,“江义的药铺掺杂假药,我有确凿证据。”
沈清欢听闻后立即约见赵明德。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商人眼含泪水讲述了自己如何被江义陷害,导致家道中落的经历。
“江义用假药害了不少人,却从未受到惩罚。”
赵明德气愤地说,“若沈小姐愿意主持公道,老朽愿意提供所有线索。”
沈清欢听完,决定扩大战线:“赵老先生,除了药铺外,江义还有哪些商铺经营不善,或者做过亏心事?”
赵明德思索片刻:“他在南城的茶铺进的茶叶品质很差,却高价售卖;西街的布铺常缺斤少两;还有。。。”
沈清欢一一记下,随后制定了更详细的计划。
她不动声色地联合了十几位与江义有过节的小商户,以各自的方式开始在市场上制造不利于江义的消息。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沈清欢在自己的糕点铺里接待顾客,忽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
她走出铺子,看到对面街上聚集了不少人。
“怎么回事?”沈清欢问一旁的伙计。
“听说江义的米铺出事了,官府派人查封了。”
伙计回答,“说是卖了霉变的米,害人不浅。”
沈清欢嘴角微微上扬,随即恢复平静,这正是她计划中的第一步。
但她并未表现出来,只是平静地回到店内继续招待客人。
次日清晨,沈清欢刚到书房准备处理一些账目,曹安匆匆进来报告:“小姐,江义的另外两家铺子也出了问题。
药铺被人举报掺假,茶铺的顾客几乎走光了。”
“他现在什么反应?”沈清欢问道。
“据内线报告,江义勃然大怒,认为有人在暗中破坏他的生意。
他已经派人四处调查,怀疑是那块地皮的竞争对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