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自然不会这么做。
杨士奇听后有所触动。
忽然忆起今日朝堂上蓝玉的表现。
蓝玉的话语令人震惊。
直言即便故太子谋逆,他也愿追随。
换作其他**,蓝玉早该身首异处。
然而,在祖父面前,这样的言论却赢得了称赞。
这位开国**实在难以用常理揣测。
想到此处,杨士奇不再多言。
“殿下既如此自信,那就照您的意思行事。”
二人正在交谈时,门外侍卫高声通报:
“宫中传来圣旨!”
这是杨士奇事先安排好的规矩——有访客即刻告知。
听到消息,杨士奇急忙出门迎接。
不多时,一位太监捧着圣旨缓步而入。
他步伐沉稳,目中无人。
每一步都透着威严,仿佛俯瞰众生。
侍卫与杨士奇纷纷行礼,他却充耳不闻。
作为皇帝近侍首领,他确实有此底气。
朱允熥努力支撑身体,欲从床榻起身。
见状,太监大吃一惊,顿时收敛傲态。
立刻俯身向前说:“殿下千万莫要乱动,若伤了身子,奴才的罪过可就深重了。”
朱允熥道:“皇祖父的旨意,无论怎样,我也得起身接吧。”
那太监急忙道:“不必了,不必了!”
“我出宫之前,皇上特意嘱咐过,吴王殿下身体还未痊愈,无需起身接旨,只须躺着听便可。”
朱允熥本就想装病,此刻听了这话,便不再反对,舒舒服服地躺着,又问:“听说皇祖父昏倒了,这都是我的不孝,皇祖父的身子,可好些了?”
“好多了!”太监依然躬着身,头几乎触到床边,姿态极为谦卑地说:“陛下得知殿下平安无事,便宽心不少,身体也好了许多。”
“太医讲了,只需好好调养几日,便无大碍。”
“那就好!”听到这话,朱允熥放下了心。
老朱要是没事儿就太好了!
他也能有时间慢慢谋划,在朝廷里组建自己的班底,日后安安生生地掌控大明江山。
“多谢公公告知,那就有劳公公宣读圣旨了!”
“好!”太监答应一声,说:“圣旨共有三道,其中有两道是口头旨意。”
朱允熥愣了一下。
老朱竟然一口气下了三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