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今天礼部来了这么多和尚!
胡惟庸毫不避讳,直接拉住一旁路过的小吏问了一句,这才明白。
哦,原来又是朱元璋搞出来的事儿。
老朱或许是因为自己当年当过和尚,混过温饱,不想忘本或被人说成忘恩负义。
所以,他搞了个新花样。
他下令天下所有寺庙里但凡精通儒学的僧人,都可以来礼部应试。
表现优异者,可以直接受聘于朝廷,出任僧官。
啧啧,一听这消息,胡大老爷乐了。
哟,这是有热闹看啊。
和尚精通儒学?
考试?
要不要胡某帮你们出出题啊,胡某可是特别擅长这事儿!
(本章完)
------------
胡惟庸这想法就是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不嫌殡大。
反正出了事也不是我的责任,那自然怎么热闹、怎么好玩就怎么来咯。
胡惟庸也真是一点脸皮都不给别人留,揣着手站在那儿,连自己的职房都不去了,摆明了就是要看热闹。
他这作派差点没把礼部几位给气得当场骂街。
可一想到对方进皇宫如同回家,面见陛下如同聊家常,顿时心头的怒火就被浇灭了。
算了,惹不起。
这位老爷您尽管看吧,最好能瞧见我们的辛劳,将来若是有机会见到圣上,您这样的大人物闲聊时若能提上一两句,那就再好不过了。
尚书和侍郎们一个个都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干脆不再理会。
可忙了一阵子,他们就发现不行了。
原因无他,来应试的僧人实在太多了。
也不知寺庙里哪来这么多精通儒学的和尚,一听说有机会当僧官,便急急忙忙地赶来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都是真正读书识字的。
按照朱元璋的旨意,这样的人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于是,礼部彻底乱成了一团。
这时,胡惟庸胡大老爷被一位小吏恭恭敬敬地请到了一旁。
“胡公,部堂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哦,部堂大人有何吩咐?”
看着这位低眉顺眼、说话客客气气的小吏,胡惟庸还真有些好奇。
这礼部尚书怎么突然找上自己了呢?
小吏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今天来礼部应试的僧侣实在太多,可我们部能担任考官的人却有限。”
“胡公如今正好奉旨在礼部任职,因此部堂大人希望您能抽出时间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