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也不过是随口抱怨罢了。
而且,他也只是嘴上说说。
他哪里是觉得官场竞争激烈啊,他就是觉得这帮和尚居然都想当官,骨子里跟俗人没啥区别,太俗了!
正巧在胡惟庸百无聊赖,甚至有些想离开的时候,又有一位僧人到来。
先前在外头叫号时,胡惟庸因为走神没留意,但当对方进门通报名号时,他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妙智庵道衍和尚”
哦?
一听这法号,胡惟庸立刻抬头朝来人看去。
好家伙,怪不得这位被称为“病虎”的黑衣僧人,一手策划了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之间的皇位更迭。
今日一见,这模样倒真有些名副其实。
首先,他的身形极为高大,骨架比常人魁梧许多;其次,他瘦得几乎皮包骨头,比骨瘦如柴好不了多少。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相貌。
那张瘦削冷峻的老脸上,眼眶竟呈三角形状,眼神中没有半点慈悲,反而充满了凶狠与凌厉。
这样的人,不叫“病虎”,还能叫什么?
不过,又一个历史名人出现在眼前,这下子,事情可有趣多了!
啧啧,好一个道衍!
黑衣僧人姚广孝!
(本章完)
------------
看着对面的道衍满脸凶相,再低头看看手中资料上清清楚楚写着的“姚广孝”三字,胡惟庸忽然觉得事情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本的历史竟在自己眼前悄然发生了转折。
胡惟庸前世并非历史专业人士,对明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剧。
因此,除非是耳熟能详的重要人物,否则即便历史已因他而改变,他也未必知晓。
但“病虎”道衍和尚、黑衣僧人姚广孝的名号,胡惟庸怎会没听过?
可以说,朱棣最终成为大明永乐帝,至少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姚广孝,也就是眼前这位僧人。
正是他在朱棣身旁不断、蛊惑,让朱棣不甘于只做一个藩王;
正是他从一开始就为朱棣出谋划策,时刻为谋反做准备;
正是他像朱棣背后的影子一般,运筹帷幄、制定方略,搅动天下风云,却从未走到台前。
这人的行径,甚至有些神神叨叨的味道了。
无论如何,胡惟庸至少确信一点,眼前这人确实有过人的本领。
至于这人出现后,朱棣的未来是否会偏离原本的轨迹,胡惟庸已无暇顾及。
先应付眼前,再静观其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