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报刊之事,准了!”
他捋了捋胡须,笑意盈盈,虽面上平静,内心却比初次见到油印机时更为喜悦。
随后语重心长叮嘱道:“熥儿,报刊中记述我的事迹,只许实话实写,不可妄加恭维或夸大其词,可懂?”
朱允熥听后,心头释然。
果然如此。
名垂青史才是祖父最关心的事情。
也是理所当然。
哪个**不重视这样的荣耀?
或许越是贤明的君主,越勤勉治国的人,就越在意这一点。
否则,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假如真以为自己身后就可放任不管,那行事方式定然截然不同。
“孙儿谨记,必以真实笔墨书写祖父的伟大功绩,让世人皆知,代代传颂,绝无半分虚言!”
------------
“好!”
朱元璋开怀大笑。
并未继续多言,转而提及另一件事。
“今日召你们入宫聆听圣贤讲学,我还特地为你寻觅了一位师父。”
朱允熥闻言愣住了。
听闻那些文官皆称自己无德无礼,不孝无道,不愿教导自己。
本以为此事能让自己得些安宁。
不曾想,朱老三仍不罢休,执意要给自己安排一位老师。
他深知此事难以逃避,身为皇室宗亲,接受皇家教导是天经地义之事。
更何况,他还觊觎太子之位。
只是不清楚这位老师究竟是谁?
思绪间,只见一个小太监引着一名中年男子入内。
那男子未着官服,而是穿着简朴的青布长衫。
他的步履沉稳,举止显得十分规矩。
进屋后,他即刻跪下行礼,说道:“草民方孝孺拜见圣上,愿圣上万寿无疆!”
“免礼,起身吧。”朱老三随即转向朱允熥说,“他便是为你寻觅的先生。”
“此人自幼聪颖,饱览群书,文采斐然,于天下文士间享有盛誉。”
“昔日,他的恩师宋濂,正是你父亲的业师。”
“如今,他又成为你的导师,堪称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