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等人如此配合,不断送来助力与厚礼,的确值得好好回馈。
随后,太祖又问:“适才你说双管齐下解决武将权势过大的问题,开办军事学院是个好主意。”
“那么另一条路呢?”
……
PS:先奉上这一章,今晚定会多更。
……
朱允熥的计策让太祖愈发感兴趣。
谁能想到,这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竟能提出这般妙策。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正是少年的优势所在。
心思自由奔放,不受拘束,往往能想到旁人无法企及的良方。
大明有这样聪慧的继承者,实乃社稷之幸。
得知太祖采纳了自己的第一项提议,朱允熥内心渐生几分信心。
进言之前,他已经做好被拒的心理准备。
毕竟要让一位六十多岁的长者改变观念,谈何容易。
对此,两世为人经历过的朱允熥再清楚不过。
家中遇事劝说父母,无论道理讲得多么充分,最终也只能无奈放弃。
根本无法沟通!
然而,没料到太祖比自己预料的更加开明,欣然接受了第一项建议。
这让朱允熥颇感意外。
据说越聪明、见识越广的人越容易接受正确建议。
反之则可能变得顽固不化。
甚至完全不愿倾听他人意见。
他记忆中的明太祖朱元璋向来固执,不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
但如今看来,其实不然。
太祖还是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也很正常。
从一开始,太祖就采用了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
后来,刘伯温等人的诸多提议,他大多都欣然采纳。
说到底,老朱一直是个有主意的人,却又很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他并非那种自以为是的人。
只要你讲得合情合理,他就会倾听,并按照你的建议行事。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建立大明王朝。